
-10 %
中華養生藥膳大全 (珍藏本) | 黃兆勝 主編
內容簡介
飲食是一門學問,用藥更是一門學問,將用藥運諸飲食,是我國傳統養生方法之一――藥膳食療。
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藥膳取藥物之性,用食物之味,起養生之功。本書通過翻閱古今大量藥膳資料,並經長期的臨床實踐,系統地論述了藥膳食療的方方面面,選擇療效可靠、簡便易做、經濟實惠的藥膳,彙集成冊,以便讀者按書索方,以方做膳。
雖然並非人人都能成為專業醫師,但是通過閱讀此書,領悟藥膳食療之法,也許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名養生保健專家。
選載
第二節 食物
一、穀物及豆類
粳米
【別名】大米、硬米、嘉蔬。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種仁。
【成分】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並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等。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入肺、脾、胃經。
【效用】滋陰潤肺,健脾和胃。用於煩熱口渴、脾虛瀉泄、腹脹食少、消化不良等。
【用法】蒸食,煮粥,或配製藥膳、藥粥等。內寒者少食。
【按語】秈米、糯米與粳米來源於同種植物。秈米粒較細長,粘性較小,脹性大;糯米粒有同秈米者,也有同粳米形較圓短者,惟含糊精量大,粘性最強,脹性小。秈米、糯米與粳米功效、主治基本相同,但性溫,多食生熱,易致大便乾燥。
糯米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種仁。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
【效用】補中益氣。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小米
【別名】穀子、粟穀、粟米、粱米、白粱粟、粢米、硬粟、寒粟、黃粟、稞子、秈粟。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
【性味歸經】味甘鹹,性涼。陳粟米苦寒。入腎、脾、胃經。
【效用】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主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陳粟米能止痢,解煩渴。小米適用於治療脾、胃、腎濕熱導致的小便淋澀不盡。
【用法】煎湯或煮粥。素體虛寒、小便清長者少食。淘米時不要用手搓,忌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米。
小麥
【別名】白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種子或其麵粉。
【性味歸經】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
【效用】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主治臟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用法】煎湯,煮粥,或製成麵食常服;也可炮製研末外敷,治癰腫、外傷及燙傷。病濕熱者忌食麵條。
【附】浮小麥:功能斂汗,用於虛汗過多。
書籍詳情 | |
作者/譯者/編者: | 黃兆勝 主編 |
出版社: | 天地圖書 |
國際書號: | 9789882016989 |
出版年月: | 2005-11 |
頁數: | 247 |
開度: | 210x290mm |
圖書分類: | 營養/食療 |
- 存貨: 可預訂,預計3-14天發貨。
- ISBN: 9789882016989
HK$234.0
HK$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