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協助子女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成功父母手冊4) | 勵楊蕙貞
內容簡介
「習慣成自然」是一般人的口頭禪,卻原來也是父母之道的至理名言。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相反,不良習慣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成功父母會從孩子年幼開始,已經留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處世待人態度,也會及早改善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
勵楊蕙貞博士多年來在父母之道有深入的研究和經驗,《協助子女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書是她這些寶貴經驗的成果。我深信讀者會在此書中尋找到很多有關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之秘訣,也會找到很多改善孩子不良習慣的秘方。
成長綜合服務中心主席 黃重光教授
協助子女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個頭痛的問題。你願意成為「問題」孩子的父母嗎?如果不願意的話,切勿錯過資深心理學家兼經驗母親──勵楊蕙貞博士給你的教兒良方。各位家長,我認為你們值得花點時間細閱此書!
馬頭涌官立上午小學 倪毓英校長
選載
一、協助子女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須知
1.1 「良好」是價值觀
每個人對何謂「良好」的定義,可能都不一樣。家長的第一步,是要檢視自己對「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界定。比如,有人覺得每天有生活規律就是良好的習慣。另一些人卻認為生活要多姿多采,要隨自己的情緒喜好而訂定,否則便太呆板、太無新意。所以家長要清楚自己在這方面的定義。
1.2 家長的角色是「協助」,不是強硬執行,也不是監督
孩子需要家長的教導與協助,才可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小孩總有貪玩躲懶的個性,如果父母不加以教導,不能奢望他們會自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父母的目標,應該是培育孩子自律及自負責任的品格。舉例說,假如孩子要強迫和監督才肯執拾自己的書包,那麼父母上班怎辦?父母病了怎辦?肯執書包,卻不自律地執拾玩具,父母又每天督導孩子執玩具嗎?那麼做功課又怎樣?難道又每天伴做伴讀嗎?就算父母可以有這樣的時間與耐性,究竟又可陪他多久?可否直至他大學畢業?所以教導的目的,是要子女能自律及負責,摒除被動、倚賴、懶惰的陋習。
1.3 要瞭解孩子的特質
孩子的特質包括:
1.31 孩子的脾性
兒童心理學研究顯示,每個小孩與生俱來都有一些自己的脾性。有些嬰孩十分易湊,吃飽便睡,很易滿足。另一些嬰孩則情緒反應很大,再有一些便是皇帝子孫,不易服侍,要求多多的。先天的脾性加上後天適當的處理,孩子才有理想的發展。舉例,假如你的孩子是屬於對外界事物反應較大的,那麼當你希望孩子晚上乖乖睡覺,你便不要在晚飯後和他看恐怖、刺激的電視節目,也不要和他玩有比賽性質的遊戲,免得他過於興奮,久久不能平伏,以致破壞了你的「夠鐘便上床睡」的訓練大計。
書籍詳情 | |
作者/譯者/編者: | 勵楊蕙貞 |
出版社: | 天地圖書 |
國際書號: | 9789629506957 |
出版年月: | 2000-01 |
頁數: | 67 |
開度: | 64開 |
圖書分類: | 家庭教育 |
- 存貨: 可預訂,預計3-14天發貨。
- ISBN: 9789629506957
HK$31.5
HK$35.0